《净心诫观法》界诠法师 宣讲(09)


《净心诫观法》- 09

【今唯使汝净除业镜客尘曀等,见汝身中少分佛性】

  唯愿你能净除业镜客尘烦恼,拨云见日。我们的业和烦恼,不是实有的,像镜子上面蒙的一层灰,把灰尘去掉,就能见到你自身的少分佛性。


【汝可饮服般若甘露,洗荡盖缠渐显净心】

  你可饮服般若智慧这杯甘露, 除去烦恼无明,逐渐显发清净的本心。“盖缠”就是种种烦恼,五盖、十缠、十使、有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戒禁取见、贪瞋痴慢疑种种。


【心若清净令众生界净,众生既净则佛土净】

  如果内心清净,我们感知的众生界也会清净;众生界清净了,佛土就清净了。这是《维摩诘经》里面所讲的“心净则佛土净”。  


  为什么心若清净众生就清净呢?比如大乘佛子,视一切众生都是父母,他不会去伤害众生。因为同体大悲的缘故,他还要拨除众生的痛苦,他自然而然有这种悲愿,这是菩提心的流露。他不会看这个不顺眼,看那个不顺眼,无诤了,众生就都清净了;所有众生都转凡成圣,佛土就清净了。这是从两个方面来讲,一方面是我们自己清净,看别人就不会长刺、看不顺眼;另一方面大地所有众生都转凡成圣,国土就会变得清净庄严了。


  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,对众生来说是五浊恶世,对佛来讲是清净庄严。释迦牟尼佛也住在我们这个世间,佛菩萨没有热恼,他以清净智慧眼来观察,山河大地都是如此清净。


  凡夫肉眼,看水是水;饿鬼见到水认为是脓血;鱼儿把水看成是宫殿,它不能离开水。为什么同一个东西,不同的道看到的结果完全不一样?因为业不同,业不同他的感受就不同。


  一个不信仰佛教的人,你把他关在竹林寺关上三天,你看看他能受得了吗?有些在家人说庙里很清净,和尚清闲自在,啥事不干,让我出家我也行。他以为和尚吃饱饭就是在那里睡觉。出家人的生活是平的,直线形,没有变化。每天早上三板开始,然后四板,然后结板。晨钟暮鼓,每天都是这样,一成不变。所以当和尚难在这里:寂寞、平淡。吃素不难,早起也不难,习惯了听到板号令就起来了。


  生活上我们过得非常平淡,但是精神上我们有自己追求的目标,我们有个灯塔在心里亮着,照着我们的航程。所以我们不畏寂寞,吵吵闹闹反而使我们受不了。信仰追求不一样,世界观不同,所以境界就不一样。


  同样一件事情,业不同认识也就不同。比如说时间。我们现在讲了一个小时的课了吧,如果听不懂他就会说这一小时很漫长,怎么还没下课!听得懂他就觉得不知不觉过了一小时。所以说时间的长短,会随我们的感觉变化,这样我们就不难了解“一刹那为无量劫,无量劫为一刹那”。


  所以说佛陀解脱是解脱时间和空间,时间和空间问题都打破了,那还有什么约束的呢。我们平时受时间的约束,现在做什么下一刻做什么,都有个时间上的安排。其实时间只是个假设。我们现在是上午九点,美国现在是晚上,这都是人为安立上去的,无有实体。空间上,从此地到彼地,有个距离限制着我们;空间大小也有个限量,比如房子面积就这么大,再多的人就挤不起来了,所以我们也受到空间的约束。解脱的人,他没有障碍,他是自在的,飞行自在,来去自由。


  佛同在我们这个世间,他是自由解脱的人。佛在讲《维摩诘经》的时候,舍利弗就起念头,他心说是真的吗?佛陀的世界都那么好,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的国土会丘陵遍布,坎坷不平呢?佛知道他的疑问,就把脚放下踏在地上,马上——整个山河大地全都变成清净庄严的琉璃世界。佛说:舍利弗,这就是我的佛土的境界。舍利弗说:实在是啊,我们小小的念头佛都知道。所以说声闻阿罗汉的解脱,叫做相似解脱,跟佛的解脱比小得很。所以我们要学大乘。


  心若清净,佛土就清净了。我们的世界观解决了,烦恼解决了,佛土就清净了。所以求生西方,西方在哪里?远在十万亿佛土,近在眼前。转凡成圣,当下就在佛土。为什么说一刹那就到极乐世界呢?因为当我们的境界与佛的境界相应了,佛土当下就现前,而不是真的叫我们飞那么远。那怎么去?与弥陀的本愿相应,就是佛土清净。


 ——下回待续




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

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

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

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

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

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

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

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

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

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

南无阿弥陀佛

阅读原文